【本报主笔】提到孩子们的暑假计划,活动表必然是琳琅满目,从才艺到体育,从体验到学习──全球各地的学子在暑假期间很少赋闲在家,总是在不同的节目中穿梭。只是不知道父母有没有想过,不管怎么安排,我们究竟期待孩子在暑假过后能有什么不一样呢?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暑假意义。在农业社会,暑假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交朋友,那个年代最出名的活动就是救国团营队。等到经济稳定了,暑假成了出国的高峰,尤其到东南亚走走几乎是暑假的首选,让孩子搭飞机,体会一下出国的滋味。
那么到了2025年暑假,我们该跟孩子一起锁定怎样的目标呢?
在此推荐给父母的,只有两个字:专注!
期待孩子经历暑假有何不同?
相信许多父母都已经察觉到,孩子们的专注力越来越短,注意力很难集中,这对孩子的学习以及亲子关系都是莫大的阻碍。
父母的成长年代是受电视吸引,一看就是半个小时;但现在却进入了15秒的时代,可见趋势的转换是多么激烈。
从医学研究来说,孩子越早接触屏幕,对他们的大脑影响越大,所以长时间接触3C产品,确实会让孩子们的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导致缺乏耐心,也大大的影响人际关系。
看看捷运上的年轻人,几乎都是低头族,而且无法自拔(中年人也不惶多让),用「科技毒品」都不足以形容当前的潮流,因为毒品日新月异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科技。
从网络到人工智能发展,也不过短短几十年,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危机已经驱使很多父母开始严格管控自己孩子对手机与屏幕的接触。只是,有这种苦恼的父母很多,拿得出应对之策的父母却很少,因此,不妨跟孩子一起把这个暑假的目标定为:提升专注力!
所有的专家都同意:禁止,是最无效的策略。转移,才是最好的方法。
美好事物的学习都要付代价
孩子们正在成长,身心都有强大的爆发力,他们需要投注在某一件事情上,但是几乎所有美好的事物的学习,都需要有一个辛苦付代价的过程,例如成为运动家或是科学家,音乐家以及艺术家⋯⋯要让孩子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都需要经历一个比较枯燥、熬炼的过程;只有网络和电玩是最快上手、无痛接轨的。
所以,不管为孩子安排了怎样的活动,最终的目标都是一致的:让他有能力更专注!
专注的同义词就是耐心,我们不需要每一分每一秒都找东西填满,而是让自己有空间去思考跟沉淀,有了这样的训练才会产生正向的身心反应,不会不耐烦,不会乱发脾气,不会虎头蛇尾,不会眼高手低。
多数的父母不了解这个过程,就只是约束或纠正孩子的表面行为,这只会让孩子更加挫折,结果就是花更多时间转移在这些科技毒品上。
更糟糕的是,多数40岁以下的新世代根本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身边的人都是这样过生活,随时看手机,脑袋不停息,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跟这个世界紧密相连,但是所有的专家都在警告:社群媒体只会让人与人关系更加疏离。
身为基督徒,信仰的核心就是道成肉身,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真实的互动连结,而不是透过屏幕以及远程的仿真,这也是耶稣强调彼此相爱的真谛。
也就是说,想要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没有第二条路,必须花时间跟孩子在一起,而且必须是高质量的时间。因为很多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长,但往往是启动纠察队模式,并没有真正促进彼此的了解,也无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
父母提升孩子专注力妙方
一个人产生专注力是因为有被爱的温暖,其次是有被引导的思考(不是说教),最后就产生内在的动力。
所以,不管孩子们这个暑假有哪些活动,建议父母至少在一天结束的时候,花一点时间「倾听」孩子的感受,让他们分享参与活动的心得,并且父母自己也要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试想:父母说上班好无聊,孩子们怎么可能对生命产生热情?)
提升专注力没有那么困难,只要父母花一点心思,其实孩子渴望被了解,当他感觉被了解,专注力就会提升。另一个提升专注力的妙方就是亲近大自然,如果觉得各大景点交通拥挤,我们可以选择离家比较近的公园或是郊区,透过健行分享心里的感受。
我们永远不能责怪科技伤害了我们,只能自问「我把一个生命带来世界,是否足够了解他,关心他⋯⋯」基督徒深信我们的里面有上帝的形像,这是科技无法夺走的,只要我们肯用心带领孩子,永远都不会太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