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韩国——性别迫害方面的专家指出,妇女和女童极易成为宗教迫害的对象。当她们逃离迫害者后遭到自身教会社群的排斥时,困境往往雪上加霜。
上周二在爱的教会举行的世界福音联盟第十四届大会上,由性别与宗教自由组织首席执行官艾玛·范德戴尔(Emma van der Deijl)主持的专题讨论聚焦于南亚及非洲国家基督教女性面临的脆弱处境——这些女性作为宗教少数群体承受着特殊的压力。
泛非基督教妇女联盟执行主任艾琳·基巴根迪(Irene Kibagendi)重点揭露尼日利亚、苏丹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女性遭受的虐待。她分享年轻女性所遭遇的案例,揭露“她们是容易被侵害的对象”这一残酷现实。
基巴根迪指出,女孩们常在求学途中遭绑架,随后被迫皈依伊斯兰教——这一普遍问题十余年来已被《基督邮报》多次报道。
遭绑架后,这些年轻女性常遭受多人轮奸,从而丧失自我价值与身份认同。当她们侥幸逃脱魔掌,试图回到被强行掳走的社区寻求团聚与疗愈时,往往遭遇排斥。
“她们因基督徒身份遭受迫害,回到教会却不被接纳,”基巴根迪痛心疾呼。她指出,这些女性归来时往往已怀有身孕或已生育,而孩子的父亲正是博科圣地或青年党等恐怖组织的武装分子。
“她们被家人抛弃,原来的丈夫无法接纳她们,教会也拒绝她们,”她补充道。她强调,需要建立让受害妇女得以重归家庭、恢复生活的机制,而非将她们视为社会的弃儿。
范德戴尔指出:“如今遭受侵害的妇女和女孩仿佛成了教会的敌人。又或者,教会似乎认为基督的宝血不足以洁净这些女性,或守护教会的纯洁。”
范德戴尔多次指出撒旦企图在信徒间制造分裂的阴谋。她强调:“当我们任由迫害带来的羞辱在教会中滋生分裂与排斥时,敌人便取得了胜利。相反,我们有责任以爱与接纳之心修复受迫害者的创伤,让他们确信自己的脆弱与身份在基督里是安全的。这不仅适用于女性,也适用于教会中的男性和儿童。”
在《基督邮报》早前关于性别迫害的专访中,敞开的门美国分部首席运营官莎拉·坎宁安(Sarah Cunningham)谈及迫害造成的长期心理创伤,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及受害者的社交退缩现象。
遭受强奸的女性因这些隐秘、私密且极具侵犯性的行为而背负着污名与耻辱。她表示,这种伤害往往会对她们的心理造成长期影响。
坎宁安补充道,部分女性还担忧随时可能遭遇同样暴力的事件,这种恐惧感使她们陷入无力感,进而选择逃离社会。
尽管处境艰难,范德戴尔指出,部分教会正突破文化常规,陪伴这些需要康复并重新融入家庭与社会的女性。这种做法将责任归咎于施暴者而非受害者。
孟加拉全国基督徒团契总干事玛莎·达斯(Martha Das)牧师也谈到了在基督徒为少数群体的国家中运作的教会所面临的文化问题。这些地方的信徒常常遭受嘲笑、歧视和暴力。
尽管部分宗教组织正通过提供食物、住所和工作机会援助南亚受迫害的弱势基督徒,但达斯向世界福音联盟大会代表坦言,教会往往追求完美的形象,对处于混乱处境者的援助持保守态度。
坎宁安向《基督邮报》透露,在基督徒为少数群体的国家里,许多遭受侵害的女性在社区中找不到获得关怀的渠道。“她们未必有安全可靠的倾诉对象来谈论遭受的身体创伤,因此只能将痛苦深埋心底”。
基巴根迪强调,全球教会有帮助受迫害妇女儿童重返社区、不加以评判的责任。
“我们需要教会成为所有需要帮助者的避难所,”她补充道。“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怀他人,关注那些正经历羞耻的人,以免我们也对她们施加同样的伤害”。
她继续说道:“教会还应做好准备应对这类情况,提供关怀小组予以帮助,特别是帮助年轻女孩康复,让年轻女孩和妇女的尊严得以恢复。”
本次世界福音联盟大会由拥有六万名成员、位于首都的爱的教会承办,汇聚了来自全球的850余名福音派人士。
大会主题定为《2033年实现全民福音》,众多会议环节聚焦于如何在仅剩八年时间内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会议最后一日,代表们收到由国际神学家团队(含八名韩国学者)起草的《世界福音联盟首尔宣言》。这份长达15页的文件就性别议题、人类性行为、战争、堕胎、宗教自由及朝鲜半岛持续分裂等议题,阐明了福音派的立场。
世界福音联盟发言人表示,该声明旨在为成员提供指引,其中包含对当今世界关键议题和教会未来应如何制定方向方面的神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