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韩国——世界知名牧师、教会创立者华理克表示,若全球基督徒要在教会成立两千周年之际完成大使命,就需要彻底的奉献、协作与规划。
周三晚间,华理克在世界福音联盟第十四届大会代表及爱的教会成员面前发表演讲时强调,完成这项使命的期限已然逼近,仅剩八年时间。
为使教会实现快速增长并完成大使命,华理克提出三种可效法的典范。其一是耶稣的典范——他在周一晚的讲道中阐述了这一模式,列举了基督徒领袖为基督赢得世界必须践行的五项要务。其余两项典范分别是《使徒行传》中的初代教会与使徒保罗的模式。
华理克强调基督徒可通过十种方式效法一世纪教会的指数级增长模式以完成使命,并指出基督教发展最迅猛的时期正是教会成立后的头330年。“我们从楼上房间的120人,发展到公元360年时,罗马帝国半数人口得救——6,000万人口中有3,000万人信主”。
华理克援引《使徒行传》第一、二章,列出当代教会可践行的十项行动纲领:祈求神的大能;将神的话语译成万国语言;庆祝信徒的多样性;训练每位信徒传扬福音;教导信徒践行神的话语;向世界彰显爱的典范;回归家庭敬拜与查经;以欢欣的敬拜成为非信徒的见证;共享资源并甘心奉献。
华理克分享自己践行节俭生活与奉献捐赠的历程。他指出,尽管其著作《标杆人生》和《标杆教会》取得巨大成功——前者位列近百年最畅销书籍之列,创收数亿美元——但他与妻子在婚后第一年就决定践行彻底的奉献精神,无论经济拮据还是富裕时期皆如此。
“五十年前结婚时,我们约定每年增加奉献金额,”他解释道,“即便在医疗账单堆积、橱柜空空、生活拮据的年份,我们仍会将奉献额提高约0.25%”。
“为何如此?每次奉献都让我摆脱物质主义的桎梏”。
“必须澄清:我并非健康财富导师。我奉献并非为索取。我奉献是为了成为祝福,而非获取祝福。但在神的经济体系中,极致慷慨终将获得回报,”他如是说。
“每次施予,都让我更像耶稣。每次施予,我的心胸便愈发宽广”。
华理克表示,过去25年来,他和妻子凯始终坚持将收入的9%用于生活开支,其余91%年复一年地奉献出去。他们还创立了三个基金会: 其中一家服务于精神疾病患者,另一家帮助艾滋病及其他病患,最后一家名为“完成使命”的基金会,旨在协助渴望践行大使命的教会。
本周早些时候,华理克痛心指出某些教会早已放弃完成使命,不再是践行大使命的教会。但像爱的教会这样的机构,正以惊人速度在全球植堂。
他盛赞爱的教会立志在欧洲建立500间教会,其中已有200余间落成。同时他向会众发出挑战:“为了建立1,000间教会,你们愿意付出什么?像新约时代的基督徒那样,你们愿意放弃什么来帮助教会完成使命?”
华理克创立于1980年并领导逾四十载的加州马鞍峰教会,以在197个国家成功建立分会而闻名。该教会效法一世纪教会的典范之一,便是其对祷告的重视。
“问题在于当今教会以讲道闻名,却鲜少以祷告著称,”他深表遗憾,并强调当信徒开始像《使徒行传》中的初代教会那样重视祷告时,“我们便能拥有他们曾有的能力”。
华理克援引《使徒行传》2章42节强调,初代信徒“恒切祷告”。
他指出基督徒还需携手完成另一项使命:将圣经翻译成所有语言。
“全球仍有数百万民众无法获得母语版本的圣经,”他指出,“世上仍有数千种语言尚未拥有圣经。若要完成大使命,就必须让上帝的话语传遍所有语言。没有人应该为了听见‘耶稣爱你’这句话而被迫学习新语言”。
在10月27日至31日举行的世界福音联盟第十四届大会上,来自124个国家的850名代表出席会议,其中36%来自亚洲,21%来自非洲,另有代表来自欧洲(12%)、 北美(17%)、拉丁美洲(5%)、南太平洋(3%)、中东与北非(3%)、中亚(1.5%)及加勒比地区(1.5%)。
本次大会安排了全球教会领袖的主题演讲,包括世界著名福音传播者唐崇荣牧师。大会围绕和解、宗教自由、迫害、堕胎、人工智能、教会增长以及残疾人事工的重要性等议题展开专题讨论。残疾人事工正致力于拯救那些常被忽视、缺乏被服侍的人群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