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展现,我们不仅要展现个人的修养,更要彰显上帝的恩慈良善,以此为准与家人亲友和睦共度。
一切应以爱为出发点。无论对方是否信主,爱都是基督徒行事的根基。当家人说出伤人的话、批评我们的信仰或不尊重我们的价值观时,我们可以选择以爱响应,而非愤怒或反击。爱不代表妥协,而是以温柔与尊重表达立场。日常生活中,透过体贴、关心和帮助他人,让他们感受到基督徒的爱是实际的,而不仅是口头上的信仰。
基督徒身上应有耶稣的影子:柔和、谦卑、包容、睿智。我们的诚信、谦卑、忍耐与和平,会成为最有力的见证。《圣经•马太福音》五章16节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有教养的人在关键时刻不会大吵大闹,而是冷静处理事情。家人看到我们在压力下仍保持平静、在困境中依靠上帝,这样的生命见证比千言万语更有说服力。对难缠的亲友,我们不是以眼还眼,而是恒切祷告,将他们交托给全能的上帝,为他们的救恩、健康与心灵平安,也为我们的耐心与智慧祷告。
爱人不代表放任他人伤害。保罗在《圣经‧罗马书》十二章18节说:「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若尽力仍无法和睦,相对保持距离、限制互动,也是一种智慧。家庭中的角色不只是亲属,更是光与盐,是上帝在家庭中的见证人。当他人看到你是一个有教养、懂礼貌、处事得体的人,你会更容易影响和祝福他们。
高司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