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过一个发生在基督徒家庭的小故事:
一个四口家庭每天晚上都会有一个小小的家庭聚会。父母、姊弟聚在一起,将感恩的事分享,并提出各人要祷告的事项。姊姊因第二天要与朋友往外地旅游,便提出要祈求美好的天气,让一切顺利;但弟弟却因为学校期末考试,恳切地祈求恶劣的天气,希望考试取消或延期。父母听后很无奈,彼此也很期待上帝会怎样响应这样的祷告。
无独有偶,最近团契在计划退修会。这次不是躲在有冷气(空调)的舒适营舍或房子,而是要搭建帐篷,体验野外生活,一起经历城市人未必常遇到的生活挑战,包括蚊虫侵扰、洗濯与如厕的不便、体力劳动,甚至放弃舒适睡眠等。
有冒险精神的团友当然很愿意,也期待初次的体验,但相反,有些团友却担心蚊叮虫咬,怕艰苦,而希望有其他选择。作为基督徒,我们拥有上帝给予我们最大的权利,就是祷告。有团友为美好的天气向上帝祈祷,同时也有团友求天气变差,好让计划更改。面对两个完全相反结果的祈祷,上帝会怎样响应呢?
以上这两个例子,对很多人来说毫不陌生,因为这就是每天在生活里发生的情况。究竟上帝会怎样看待这些祷告?究竟什么是祷告?
《新约圣经》记载,耶稣的门徒其实也不太明白祷告的意思,于是求耶稣教导他们怎样祷告,这就是家传户晓的「主祷文」:「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祢的名为圣。愿祢的国降临;愿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路加福音》十一章2节)
简单来说,祷告不是「向上帝报告」或「向上帝要求」,而是「亲近上帝,与祂的心意对齐」,愿祂的旨意成就,而非自己的意愿成就。这关乎我们是否奉那位祷告的对象为「上帝」,还是让「我的意愿」凌驾这位创造天地的上帝?我们又会否藉此祷告的体验与上帝建立真实而亲密的关系,寻求祂的旨意,而非试图操纵祂?
其次,祷告也是一种信心的操练,表示即使结果非如我所愿,我仍愿意全心相信祂,如《希伯来书》十一章6节下所说:「因为到上帝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上帝,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
我更相信,每次祷告都是一次与「上帝的对话」,让我们在寻求未知的同时,愿意信靠祂的带领,让我们更明白上帝的性情与心意。
《圣经》中有不少祷告的例子与教导,可让我们更明白祷告的意义。即使你还在犹疑或不明白,仍可尝试向这位创造天地的上帝发出祷告,将心里的事坦然告诉祂,看看自己怎样与这位上帝结连,并明白祂的旨意。
虽然执笔的时候,还未知野外露营能否成事,但我确信上帝必定有其美好的心意。去与不去,其实不是最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在此次经历中体会上帝怎样让我们明白祂的旨意,并学习相信祂的引领。
上帝怎样听祷告?|戴邵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