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全球沸腾时代来临! 当高温热浪成为新常态,信仰如何响应?
Image-Description

【本报主笔】当去年(2024年)的年均温突破「巴黎气候协议」的1.5℃门坎时,气候学者就预警了以后地球的夏天将会非常炎热,今年确是如此。

人类史上最炎热年度之一
入夏以来,高温热浪就在世界各处肆虐,几乎所有的大陆都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干燥和半干燥地区。在六月中旬后,北半球多地出现极端热浪与热穹顶现象,气温普遍超过40℃,部分地区甚至突破45℃。

以北美洲为例,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连续31天超过43℃;纽约体感达43℃,超过1.9亿人处于高温警报区,电网负荷爆表,数百人中暑送医。欧洲西班牙与葡萄牙高温突破46℃;法国巴黎38℃,学校停课、火车降速、艾菲尔铁塔因热膨胀倾斜而暂停开放。印度和巴基斯坦早从四月下旬开始,部分地区的气温就接近 50℃。

中国大陆北方的高温上达40℃,大片地区气温比往年同期水平高出16℃,华北高温与华南洪灾形成「水深火热」的对比,数万人撤离。而在台湾,新北市三峡与桃园芦竹在7月2~3日相继飙至39℃以上,用电量连创新高。截至7月初,2025年正快速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炎热、最具挑战性的年度之一。

全球沸腾重塑人类生活
高温热浪对人类社会有深远的影响,首先是健康风险上升,热伤害与心肌梗塞的死亡病例高升;再来是对空调与冷气需求暴增,热浪又造成农业与劳动力损失,能源与经济承受庞大的压力;铁轨、桥梁、建筑因热膨胀变形,交通与建筑安全受威胁;同时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弱势族群(如街友、老人、户外劳工)更难取得降温资源,深化社会的不平等。

在生态环境方面,海洋热浪扩大,影响海洋生态与渔业;削弱海洋碳吸收能力,加剧气候暖化的恶性循环;河流与湖泊水温升高,鱼类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受损;森林野火频传,破坏栖地与碳汇功能。

当前地球的现况,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全球暖化时代已结束,全球沸腾时代来临。」2025年的高温热浪不再是偶发事件,而是气候暖化下的新常态,它正重塑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结构与生态平衡,凸显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各国需要加强因应的措施,以减少未来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

勿忘照顾受造界神圣使命
高温热浪是气候暖化的红色警示灯,不只是自然灾害,更是对人类责任与信仰实践的警钟。它提醒我们:人类滥用自然资源、过度排碳,已违背了「照顾受造界」的神圣使命;基督徒应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节能减碳,实践信仰中的「爱邻如己」。

极端的高温也暴露人类的脆弱性。当人类以科技万能自居,忽略生态平衡时,便陷入「巴别塔式」的傲慢。极端气候正是自然律的反扑,提醒我们:受造界有神设定的「不可逾越的界限」(参乔布记三十八章10~11节)。圣经中多次提到神使用自然灾难作为「末世征兆」的警示(如马太福音二四章),呼吁人类悔改、回转向神,提醒我们反思生活方式与价值观,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忽略神的公义与地球的永续。

高温热浪对贫困与弱势族群影响最大,这与圣经中「照顾孤儿寡妇、贫穷人」的教导密切相关(雅各布书一章27节),基督徒应关注气候暖化下的社会不平等与环境难民问题,推动政策改革与国际合作。面对气候危机,基督徒不单要祷告,更要有具体行动。正如《以弗所书》四章30节的提醒:「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我们的生活方式应反映对神创造的尊重与敬畏,成为「地上的光与盐」(参马太福音五章13~14节)。

今夏的高温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人类的有限与神的无限主权,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信仰不只是关乎个人得救,也包括对世界的责任与盼望,因为基督的救赎不仅是我们个人的灵魂,也包括整个受造界的更新(使徒行传三章19~21节)。它呼吁基督徒要超越「环境议题」的框架,从创造、堕落、救赎、更新的圣经叙事中,重新定位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 不是征服者,而是与万物一同等候救赎的受造群体(罗马书八章19-21节)。这正是将「爱神爱人」的诫命,扩展至「爱神所造世界」的信仰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