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如何幫女人?從路得記探討基督教非營機構女性事工 上帝使用女人幫所有的人
Image-Description

【记者李容珍台北报导】时下职场恐怖的女上司、宫斗剧、婆媳斗争剧,常是热门剧情题材,也反应许多家庭、职场,女性面临的困境。但人生苦短,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女人是否可以彼此扶持,携手共度难关,成为家庭、职场、社会、国家的帮助?《路得记》是很好的范例。

由中华民国基督教女青年会协会宗教委员会主办的「女人帮女人:从路得记探讨基督教非营机构的女性事工」活动,以路得与内奥米的故事为灵感,邀请关心新住民与女性事工的基督教机构代表分享交流,并从圣经出发,思索在性平以外,女性如何彼此扶持、彼此成全,活出坚韧与恩典的服事使命。

邀非营利团体女性工作代表汇集经验

策划这次活动的中华民国基督教女青年会协会(YWCA)宗教委员会主委兼副理事长蔡清徽博士表示,这次邀请国内投入新住民、移工关怀,同为基督教非营机构的女性代表(包括中华民国基督教女青年会协会江青纯秘书长、台北基督教女青年会社工部刘昭君部长伊甸基金会钟彦彬执行长、励馨基金会李凯莉主任拾穗艺术朱怡洁执行长),共谱一段服事的学习历程,汇集经验,互相打气!每个人也可藉由《路得记》,看见上帝的恩典与慈爱如何激励我们,成为祂的样式,服事弱势的姊妹们。

蔡清徽博士。(圖/李容珍攝影)

蔡清徽博士表示,《路得记》反应四个面向:

一、苦难中的忠诚:恩慈(Hesed)的种子。故事开始于一场饥荒与死亡。内奥米失去丈夫与两个儿子,只剩两位外邦媳妇。她劝两位媳妇回娘家,重新开始。俄珥巴选择离开,路得选择留下。她说:「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路得记一章16节)这句话不只是家庭忠诚,更是一种信仰的归属与盟约性的慈爱──希伯来文称之为「Hesed」(恩慈、坚贞的爱)。

二、拾穗中的守护:性别正义与尊严。路得到波阿斯的田里拾穗,这是一种古代社会对穷人和弱势的救济制度。但波阿斯不仅让她拾穗,更主动保护她,并且说「我吩咐仆人不可欺负你,你可以与他们一起喝水。」(路得记二章9节)反映在男性主权社会中,一位义人如何实践性别正义。波阿斯展现「权势中的善意」,而不是「权势的压迫」,也是对今日性别平等与职场安全的一种古代预表。这也让我们反思今天的社会、家庭与教会:我们是否如波阿斯一般,看见并守护弱势。

「赋能」不只给资源 让她展现主体

三、主动寻求婚约:女性能动性的转化。内奥米为路得出谋策划,在波阿斯于打谷场睡觉时,路得去揭开他的脚,暗示婚姻的邀请。路得不再只是拾穗者,更运用身分、信仰与关系争取转化的机会,这也是「赋能」最深的层面,不是只是给她资源,而是让她展现出自己的主体性,参与历史的塑造。

四、转化的结局:慈爱成为历史。波阿斯娶了路得,路得生了俄备得。内奥米的生命重新得着尊荣与慰藉。更重要的是,他们生的孩子成为戴维王的祖先,是耶稣的血脉之一。

蔡博士表示,《路得记》用最温柔的方式告诉我们:神的救赎不是只有奇迹与战争,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持守恩慈的每一个决定。对我们的应用与反思:我们如何成为慈爱的行动者?如同路得,在困境中忠诚选择神与人,坚持信仰;或是如同波阿斯,在拥有权力时选择保护、尊重与成全他人;也如同内奥米,在破碎中重新成为祝福的器皿。

婆媳共同与恶运对抗携手共度难关

蔡博士表示,《路得记》记载路得与内奥米两个婆媳与恶运对抗,携手共度难关的故事。依照故事所示,女性之间,是可以互相扶持而非竞争,可以共同成长而非彼此拆毁。

江青純秘書長。(圖/李容珍攝影)

基督教女青年会协会的秘书长江青纯在会中分享:「如路得般坚毅:在异乡重建盼望的女性力量──从陪伴实践与研究,看见新住民女性的坚韧与需要」,她特别用AI生成一张张如漫画般的图片,解说现今新住民女性的研究,让大家印象深刻。

婚姻移民人数与原住民差不多 女性更多

女青年会在新住民女性工作投入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实际从事第一线有超过10年以上。江青纯秘书长表示,她们提着一卡皮箱来台湾,充满着恐惧、紧张、盼望、喜悦等复杂的情绪。根据统计,新住民人口数几乎与原住民人口数一样。至2024年底,总共有606, 284婚姻移民,而至今年5月,原住民人数统计共617, 824人。婚姻移民和原住民总人口数几乎相当,但是婚姻移民女性占八成,约485, 000人,远大于原住民女性人口数319, 287人。这批婚姻移民女性,俨然成为台湾女性重要的力量。

根据统计,婚姻移民来台,国籍以中国、港澳地区居多,占64.38%;新住民劳动参与率为75.01%,比国人的59.17%还要高,代表他们乐于工作,也因为现实需要工作,他们的失业率仅占1.35%,比国人3.49%还要低。

友善舒适空间 祈愿成新住民「娘家」

她们面对的困境,包括经济、工作、生活权益、健康、居住、子女教养等。影响工作的关键,包括自身学历、语言障碍、家庭限制、社会歧视。值得留意的是,台湾生育率0.89%,新住民生育率1.51%,显示她们受限于照顾家庭,因此工作比较偏向临时、低阶,甚至没有社会保障。

台北市在东西南北四区,设立小区关怀据点;女青年会承接东、西区据点,已经营运10余年。江青纯秘书长表示,他们透过量化研究,制定方案规划新住民的活动。在东西区关怀据点,希望提供友善、自然、舒适的空间,也是同侪陪伴、关系经营、拓展体验、情绪疏导、去标签化、作伙参详。每年二、三月间会举办新住民新春回娘家活动,将东西区新住民家庭成员约在一起,大家一起吃饭、玩游戏,相聚在一起。她祈愿女青年会能成为新住民的「娘家」,不管有甚么痛苦,需要倾诉,或有喜悦的事,能来此分享,「在别人需要上,大家看见自己的责任!」

伊甸基金会执行长钟彦彬分享「爱无国界,共创幸福」专题,谈到伊甸目前在新北、台北、台东和彰化提供新住民服务,包括专业服务 (会员服务)、家庭支持性服务、小区倡导暨资源整合、培力二代,主要为帮助他们身心成长,融入这个社会,提升他们的价值感跟自信。

鍾彥彬執行長。(圖/李容珍攝影)

破碎中看见「盼望的心」爱无国界

她也从路得和内奥米的故事,看见「盼望的心」:

一、破碎中的盼望。上帝是我们信心的力量,如何让服务对象,看见的不仅是现在情境,并且对未来和自己有盼望,自然就产生力量。

二、行善的手不可推迟。任何微小的陪伴,都能产生超乎想象的力量。

三、爱无国界,你好我也好。上帝不要我们一个人,而是团队「爱是无国界」,「有时候我们说我们在服务新住民,可是他们给我们的更多」。

钟执行长表示,当我们伸出手,将会有更多只手接住我们!「他们不是受助者,是用生命在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她个人也从服务对象学到很多。

李凱莉主任。(圖/李容珍攝影)

励馨基金会移住者服务中心李凯莉主任分享「愿为香柏树的嫩枝:微末到丰茂的女性移工服务之路」时表示,她从2007年接受一个将要结束的庇护中心,并审阅过去大量服务记录,发现过去「专业的工作方法,没有打到移工姐妹的心」;相较于其他非专业信仰团体,具有倾听、同理,让移工感受到「我愿意和你站在一起」;其次,互动中无意流露出「我比你优秀」的优越感,导致移工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友善、平等和尊重。

她说,经过两年改善,庇护中心活络起来。后来公部门希望他们承接更多方案,她向神祷告「你要我做什么?」上帝用马太福音二十五章14-23节,鼓励她,不管她一千、两千或三千都拿出来使用。于是她开始进行个案服务研究,为弱势移工发声。根据研究,发现八成以上为家事移工,她们受暴比例非常高,不管身体、言语上,甚至是性暴力。2019年他们提出「家事移工劳动实况研究」调查报告,吸引各大媒体关注;之后每年进行研究,也开记者会。

不只做慈善 更为被忽视群体「发声」

在「女人帮女人」议题,她从《路得记》中想象波阿斯,若是一位有权力的女性,面对弱势女性时,会如何做?或如何看待女性弱势?她说,目前服务中心,在新北市和桃园设有小区据点和安置中心,团队成员背景多元,能说16种语言,每个人有不同需求、故事。该中心工作方向:安全移动、移住者伙伴网络、社会对话。

李主任表示,他们不仅为移工争取权益,并推动社会对话;不只做慈善,更是为被忽视的群体「发声」,并致力于打造一个友善、平等、尊重的环境,以及对女性工作者的支持,也体现了「女人帮女人」的普世关怀精神。

朱怡潔執行長。(圖/李容珍攝影)

5月演完的《那个女人是谁?》读剧音乐会,该剧制作人、拾穗艺术朱怡洁执行长分享这出剧,改编圣经中罕见以女性为篇名的《路得记》,以百老汇叙事手法,邀请专业音乐剧演员演出,歌手裘海正扮演内奥米,并安排50人合唱团为歌队,希望能营造史诗级磅礴气势。该剧也为纪念剧团成立10年。当初以「拾穗」为名,因她很喜欢米勒画作「拾穗者」,这幅画灵感又来自《路得记》,因此以此圣经故事为剧作首选。

「比七个儿子还好」帮女人也帮所有人

她说,路得记虽然篇幅很短,却有丰富普世价值和深远的神学意义,内容讲述穷人翻转、外邦融入、上帝透过女人作为调和犹太人与摩押人的关系。在士师时代,当时上帝没有兴起男性士师为首领,反而让路得这位外邦女子繁衍出以色列史上最强盛的戴维王朝。这表明「上帝是会重用女人的」、「上帝也是爱外邦人的」、「神他没有偏心,他也都没有重男轻女」。

朱怡洁也提到,外邦人的定义,在神的国度里,不管国籍还是血缘,我们都是外邦人,但是「因为信了神,然后移民到神的国度,成为神国度的新住民。」女性如何帮助女性?她认为,每个女人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影响力,就是在帮所有的女人证明女人的价值。「女力觉醒的时刻,能帮的不只是女人,而是所有的人!」正如路得记所展现的「比七个儿子还好」的深远意义。

她也提到,《那个女人是谁?》演出初衷,并不是要去帮助特定女人或是某些女人,而是想要发挥从信仰而来的影响力,去造就所有剧场的工作者跟所有的观众,不管他们是男的还是女的。

會後與一些參與者合影。(圖/李容珍攝影)

蔡清徽博士表示,不同的基督教非营利机构,共同从圣经叙事路得的故事,找到逆境中的盼望,罪恶中向上的力量。那是上帝透过人性的善持续在成就转化的工作。她们藉由新住民事工及关顾女性的神学反思,重新发现女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处于弱势,仍能靠着彼此帮助取暖,成就上帝的计划。性平法令给予「应该如何做」的指引,但真正要深入人心改变生命,需要忠诚的陪伴,找回初心,凭信心和希望看见神自己的工作。